行贿人与受贿人的矛盾:如何挖掘行贿人的不满情绪,查清案情

导语:在刑事案件中,常见的同案人包括行贿人、共同受贿人以及他们的亲属等。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办案人员可以通过挖掘这些矛盾,引导他们如实陈述事实真相,进而推动案件的进展。

行贿人与受贿人的矛盾:如何挖掘行贿人的不满情绪,查清案情

常见的同案人包括行贿人、共同受贿人,以及他们的配偶、子女、情妇、秘书、司机、其他亲属等。由于他们各自参与了作案的一些环节,所以他们从各自的角度,知晓一部分的案情。如果他们实话实说,案件就更容易查清。

(一)利用行贿人对受贿人不满的矛盾

受贿人和行贿人是最常见的同案人。在社会生活中他们相互依存、权钱交易、各取所需。由于双方的行为都可能构成犯罪,所以无论是受贿人还是行贿人,出于自我保护的考虑,都不愿意如实陈述事实。

但在实践中,行贿人往往为了经营生意,安排子女求学、就业,获得提拔等利益,有求于受贿人,才会向受贿人行贿。而有的受贿人的所作所为,也会引起行贿人的种种不满。如有的受贿人贪得无厌、欲壑难填;有的受贿人收好处理直气壮,但并未满足或完全满足行贿人的请求等,令行贿人会有屈辱、挫败、怨恨等不满情绪。

办案人员则通常通过挖掘这些情绪,引导行贿人宣泄其种种不满和委屈,从行贿人入手,引导他们说出事实真相。

同时,还会激发行贿人的正义感和良知。要告诉他,我们知道你们做生意不容易,也知道腐败行为会对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给你们的经营活动带来很大的困扰,你们的很多行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我们要把我们党内的少数害群之马清理出去。我们坚决惩治腐败,也是为了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相信在这一点上我们是一致的,希望你能用实际行动为反腐败作出贡献。

(二)利用受贿人对行贿人不满的矛盾

受贿人对行贿人,既埋怨又抱有幻想。埋怨他们为了获得利益,把自己拉下水;又幻想他们在接受审查调查时会守口如瓶,不会把自己供出来。所以办案人员与受贿人谈话,则针对受贿人对行贿人的心态:

一是让受贿人切实认识到行贿人行为的共同规律:先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千方百计送钱送好处,再信誓旦旦承诺关键时候绝不会出卖朋友;进而在受审查调查时不守信用和盘托出、落井下石。以此激起受贿人对行贿人的不满。

二是要让受贿人切实认识到商人绝不会干赔本的买卖。如果已经接受审查调查了,他还守口如瓶什么都不说,就会失去财产、失去自由、失去风风光光的好日子,你相信他会作这样的选择吗?

三是要宣讲一定要看清权钱交易的本质就是利益交换,没有情义,更没有道义可言。所谓朋友,就是在给你好处时,让你心安理得收下的说辞和借口。朋友能把你拉下水?朋友能把你往火坑里推?你现在接受审查调查,难道不是因为朋友们的所作所为吗?你以为你为他们办了事,他们就不揭发你、出卖你了?

四是看似天衣无缝的送钱、收钱过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所谓的送钱现场“天知地知”是送钱人为了让你认为安全,踏踏实实收下钱的套路。有的送钱时,你看见的是一个人,实际上同时去了三个人,另外两个人在楼下车里呢,是三个人证明你一个人。有的送的每一笔钱,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都作了详细的记录。有的在给钱的场所秘密安装了监控摄像头,收送钱的情况留下了视频证据。有的送钱之后到处吹嘘炫耀,早已满城风雨,只有你蒙在鼓里。还有的钱是家庭里多人凑的,家庭每个人各出了多少钱,家里人都记得清清楚楚。

结语:在办案过程中,办案人员需要善于利用行贿人和受贿人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关系,通过引导和激发他们的情绪和正义感,使其如实供述案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容易查清案件的真相,为反腐败工作作出贡献,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链接:https://www.yundaoxs.com/flxg/2975.html

(0)
允道律师允道律师
上一篇 2023年12月26日 16:08
下一篇 2023年12月26日 16: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