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法庭审判不会给当事人起诉书。检察院提起公诉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被判有罪,法院审理过程受证据影响,只有证据确凿才能确定犯罪。法庭判决前,任何机关和个人都无权确定有罪。
一、检察院起诉是否会给当事人
检察院起诉不会给当事人起诉书。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决定开庭审判后,会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因此,不包括当事人。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
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人,对回避、出庭名单、非法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上述活动情形应当写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
二、检察院起诉法院是否一定会判
检察院提起,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结果并不一定是有罪判刑,可能会判决无罪,也可能判决有罪,甚至判决免于刑事处罚。
我国适用的是无罪推定原则,即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未经法院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是坚持以事实为根据,在法院判决被告人有罪之前,不认其为罪犯;
但也不排除其有犯罪嫌疑,而是实事求是地进行侦查,客观地收集有罪、无罪、罪重轻的各种证据,根据事实确定犯罪的有无。
该原则明确了人民法院才有定罪权,除人民法院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和个人包括检察机关都无权行使该权利。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六条
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三、检察院起诉证据不足法院是否会判
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法院也不会判刑,法院的整个审理过程并不受检察院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案件处是必须注重证据的,在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判定当事人构成犯罪。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
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结语】法庭审理过程不受检察院影响,证据不足时法院也不会判刑。法庭审理案件时,重视证据和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证据确实、充分且排除合理怀疑,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并处以相应刑罚。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链接:https://yundaoxs.com/xsbh/7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