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诈骗刑拘时间及同伙认定

导语:合同诈骗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行为,但是否会判处刑拘以及同伙的认定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款的解读,详细说明合同诈骗罪的刑拘时间及同伙的认定标准。

同诈骗刑拘时间及同伙认定

一、利用租赁合同诈骗判多久刑拘?

1、利用租赁合同诈骗不会被判处刑拘。

《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2、合同诈骗案第一次开庭可能会判刑,也有可能不会。

合同诈骗案在一审一般是不会当庭宣判的,但也得看实际具体案情。如果是当庭宣告判决的,法院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二、合同诈骗的履行能力有无如何界定?

1、合同一方有没有履行能力,主要看当事人履行合同的客观条件有没有发生变更,如经营的情况、是否丧失信用等。

可能会导致合同当事人丧失履行能力的情况如下:

(1)财产显形减少。包括经营状况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2)丧失商业信誉;

(3)提供劳务或完成工作的合同中,债务人丧失劳动能力;

(4)给付特定物的债务中,该特定物丧失;

(5)其他情形。

2、行为人的履约能力可分为完全履约能力、部分履约能力和无履约能力三种情形,应分别不同情况加以认定:

(1)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只履行一部分,如果其不完全履行的目的旨在毁约或避免自身损失或由不可避免之客观原因造成,应认定为民事欺诈行为;如果其部分履行意在诱使相对人继续履行,从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

(2)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

(3)有部分履约能力,同时亦有积极的履约行为,即使最后合同未能完全履行或完全未履行,一般应认定为民事欺诈行为。但是,如果行为人的履约行为本意不在承担合同义务而在于诱使相对人继续履行合同,从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

(4)签订合同时无履约能力,但事后经过各种努力具备了履约能力,并且有积极的履约行为,则无论合同最后是否得以完全履行,均只构成民事欺诈;

(5)签订合同时无履约能力,之后仍无此种能力而依然蒙蔽对方,占有对方财物的,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

(6)有部分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

三、合同诈骗罪同伙怎么认定?

1、两个以上的单位、个人,利用合同实施诈骗行为,就有可能会被认定为是合同诈骗案件的同案犯。

诈骗罪的同案犯是指共同犯罪人员,两个以上人员共同故意实施诈骗活动,构成犯罪的,实施诈骗活动人员就是同案犯。

2、合同的保证人不一定会被认定为是合同诈骗案件的同案犯。

(1)保证人不知道行为人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活动,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为行为人提供担保,不具有主观上的犯罪故意,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2)保证人明知行为人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活动而为之提供担保,实际上是一种帮助行为,应当承担共犯的罪责。

结语:在合同诈骗案件中,判决结果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具体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对于合同一方的履行能力,主要根据其经营状况、信用情况等客观条件来判断。同时,在合同诈骗案件中,同伙的认定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共同犯罪行为。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案件的公正裁决。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链接:https://www.yundaoxs.com/xfbk/11617.html

(0)
允道律师允道律师
上一篇 2024年3月25日 14:04
下一篇 2024年3月26日 10:1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