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判决标准及取保候审条件(经验法则与判决依据)

【导语】本文将详细介绍诈骗罪的判决标准和取保候审条件,包括不同数额和情节的刑罚,以及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情形。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预防诈骗犯罪。

诈骗罪判决标准及取保候审条件(经验法则与判决依据)

一、经验法则诈骗罪如何判的

依据数额和情节。

1、诈骗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处罚金;

2、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或有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五十万元以上或有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可以取保候审吗

诈骗罪有取保候审的。如果犯诈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形的是可以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需要符合法定的条件,然后提出申请,但是是否批准还要看办案机关是否认可。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三、诈骗罪有关认定的条件

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当下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

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必须介入对方的错误认识。如果对方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不成立诈骗罪。欺诈行为的对方只要求是具有处分财产的权限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

再次,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财产处分包括处分行为与处分意思,作出这样的要求是为了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处分财产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或者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他人放弃财物,行为人拾取该财物的,也应以诈骗罪论处。但是,向自动售货机中投入类似硬币的金属片,从而取得售货机内的商品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只能成立盗窃罪。

最后,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结语】诈骗罪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财物的行为。根据不同数额和情节,诈骗罪的判决标准也有所不同。同时,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了解诈骗罪的认定条件和判决依据,可以增强大家的法律意识,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链接:https://www.yundaoxs.com/xfbk/11359.html

(0)
允道律师允道律师
上一篇 2024年3月22日 13:30
下一篇 2024年3月22日 13:3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